重點視學視學報告(科技教育學習領域)


可點擊圖片以觀看報告全文

 

我校於2025年3月欣然接受教育局科技教育學習領域重點視學,報告充分肯定我校在課程發展、教學創新及學生學習成果等方面的卓越表現。以下節錄報告中的重點肯定:

 

一、科技教育學習領域整體發展

  1. 課程規劃與學校目標契合

    • 「各科在擬訂工作計劃時,能制訂適切的策略回應學校關注事項及其目標,例如配合有關照顧學生多樣性的發展重點,科目採用多元化的課業模式,並設計分層課業,提供更多機會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展現學習成果。」

  2. 統籌主任有效監察

    • 「本學習領域統籌主任能藉機視各科的工作計劃及報告、查閱評估試卷和學生課業等,掌握各科在課程和落實學校關注事項的工作進展。」

  3. 校本課程創新與整合

    • 「學校自2022/23學年起逐步停辦設計與科技課程,並與電腦課程的學習內容整合,於上學年開設校本『資訊及通訊科技與科創』課程。」

  4. STEAM教育與跨科協作

    • 「校本『資訊及通訊科技與科創』課程與科學科共同規劃學習活動,通過協調教學次序,讓學生運用『水的淨化』課題的知識和編程技巧,製作水質測試裝置,並進行科學實驗。」

    • 「學校有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全方位學習活動,包括邀請內地專家學者到校進行專題講座、帶領部分學生參觀創新科技展覽,拓寬他們的視野,以及於校內舉辦學生作品展,展示學生在STEAM活動的學習成果。」

  5. STEAM與服務學習結合

    • 「學校又把STEAM教育與服務學習結連,例如推行『AI老友記』計劃,讓學生教導長者認識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,一同創作人工智能程式;安排學生為區內小學舉辦人工智能及手機應用程式編寫課程,有效讓學生學以致用,回饋社會。」

  6. 學生比賽表現優異

    • 「從學生的參賽作品樣本所見,他們能運用所學,就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構思解決方案,展現創造力及解決問題能力……學生均在國際性和全港性比賽取得佳績。」

  7. 資訊素養教育初步落實

    • 「本學習領域主要在初中校本『資訊及通訊科技與科創』課程適當地融入資訊素養相關的學習元素,例如教導學生評估資訊可靠性的技巧、尊重知識產權和保護數據私隱的重要性,以及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所衍生的道德和倫理問題等。」

  8. 國家安全教育與中華文化融入

    • 「學校藉『國旗下的講話』,內地交流活動等,加深學生對國家創新科技的認識。從學生的反思樣本所見,他們表達對國家科研和創科人員敢於創新和堅毅精神的欣賞。」

    • 「家政科在課程中加強中華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學習,例如引導學生了解中國人如何順應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調節飲食,豐富他們有關養生飲食的知識;又在教授飲食禮儀時帶出長幼有序等傳統倫理觀念,培養學生對家庭倫理關係的理解。」

  9. 外間資源與教師專業發展

    • 「學校積極引入外間資源,推動學校的創新科技學與教發展,包括與內地大專院校協作,為教師提供與機械人編程和人工智能課程相關的培訓,提升教師的專業能量。」

    • 「本學習領域教師不時參與專業發展活動,例如有關課程發展和學與教資源的校外講座,以及與內地學校交流推展STEAM教育的經驗,有助拓寬教師的教學視野。」

 

二、初中電腦課程與資訊及通訊科技科

  1. 學生表現優良

    • 「初中學生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和技能,例如電腦系統、辦公室自動化軟件,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。他們亦能運用編程技巧,依循步驟設計手機應用程式,以及製作和操控物聯網;能力較佳學生能使用指令式程序編寫語言進行編程。」

    • 「高中學生能運用恰當的科目詞彙和思維工具表達和分析意念,例如以追蹤表分析程式的輸出;亦明白尊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和保護個人資料的方法。」

  2. 課程設計與活動豐富

    • 「教師持續優化課程規劃,適切增潤有關人工智能的課題,包括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和應用,以及相關道德議題。」

    • 「課堂以外,兩科為學生安排多元化的全方位學習活動,包括人工智能座談會、手機應用程式設計進階課程,以及培訓學生參加校外創新科技比賽,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,同時延展能力較佳學生的潛能。」

  3. 課業與評估多元有效

    • 「初中課業涵蓋紙筆和實作模式,除能幫助學生鞏固學習,部分課業的設計有助學生將課堂所學連繫日常生活,例如教師以邀請朋友參加生日會作為情境讓學生製作網上表單,鞏固學生在運用資訊處理工具的知識與技能。」

    • 「配合學校照顧學生多樣性的關注事項,初中和高中的評估試卷設有基礎題和挑戰題,有效評估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表現;其中挑戰題能促進學生進深思考。」

  4. 課堂教學有序且具支持性

    • 「觀課所見,學生專注學習,能熟練地操作資訊科技工具及系統,展現不俗的運用資訊科技能力。」

    • 「教師的講授和示範清晰,課堂亦有適切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,例如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音樂,讓學生應用創新科技。」

    • 「教師普遍能安排循序漸進的課堂學習任務,亦有教師運用分層工作紙,例如提供應架支援學生進行編程,有效幫助能力稍強的學生完成程式設計任務。」

 

三、企業、會計與財務概論科

  1. 學生具備基礎商業知識

    • 「學生對於商業和管理概念有基礎認識,大致能運用恰當的商業詞彙指出營商問題,能力較佳學生能根據特定的商業情境作較深入的描述,並提出改善企業營運的合理建議。」

    • 「部分學生在課業摘下題解重點或製作個人溫習筆記,展示不俗的學習習慣,有助改善學習。」

  2. 課程與活動設計具彈性與實用性

    • 「本科配合學校有關照顧學生多樣性的關注事項,把習題劃分為不同程度,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,同時提供程度較高的延伸課業,延展能力較佳學生的學習。」

    • 「部分課業緊貼商業實務,例如讓學生為模擬企業制訂市場營銷策略,不僅能讓學生運用市場營銷管理的知識,更能培養其商業觸角和發揮創意作出商業決策。」

  3. 教師批改認真且回饋具體

    • 「課業樣本所見,教師批改準確、回饋清晰具體,既能指出學生的謬誤,又能引導他們思考商業議題的解決方向或正確的會計處理;教師認真跟進學生改正,有助學生知所改進。」

  4. 課堂氣氛積極,學生投入

    • 「觀課所見,學生專注上課,學習態度認真,投入參與課堂學習活動。進行小組學習任務時,學生樂於與朋輩商討營商問題,例如運用風險管理的知識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。」

    • 「小部分學生在處理會計問題時,更主動與朋輩交流討論,或協助鄰座理解相關概念,充分發揮朋輩學習的果效。」